兰台中静默绽放的幽兰 ——“从事档案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获得者刘华
发表时间:           字号:

她常独自一人伏案一角,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枯燥、繁琐的归档工作;她常与墨汁浆糊为伴,经手的资料档案却干净整洁、纤尘不染。从最初经手的牛皮卷宗、木质书架,到成盒的档案、厚重的密集柜,她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在平凡岗位上耕耘劳作,把全部的青春都无私地献给这一方兰台,视这千宗万卷为自己的生命一样细心呵护。她就是贵州省地矿局114地质大队地质资料档案室负责人刘华。

与兰台结缘三十三载

1990年,刘华从贵州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后,正式走上了档案管理工作岗位,这一次结缘就是整整三十三年。

地质资料立卷归档的步骤十分繁琐,从接收、整理、登记、编目、盖章、装盒、入库到上架,看似简单的操作,都需要日复一日的精益求精;紧跟时代脚步,从传统的手工检索到数字化管理工作的迭代升级,都是为了地质资料更好的保存和使用;常年默默无闻、严谨细致的工作,该队的地质资料数量已经从最初的几百档,到如今的上万档、十几万件。经过她的不懈努力,该队的地质资料管理制度也日益完善、健全。

一切努力只为让档案管理更规范高效

始终与千宗万卷为伍,刘华将保密管理、资料管理等工作都做得井井有条。她严格执行地质资料借阅审批流程,审核负责人意见,对于外单位人员借阅资料,还要审核个人证件、资料收集函,签署保密承诺书等。她坚持每日巡视巡查,切实做到防水、防光、防盗、防磁、防高温、防有害气体、防潮、防鼠、防尘、防蛀。她用灵巧的双手修裱了几千张破损的图纸,确保了图件资料的正常使用。为了保障地质资料的高效的利用,她严格按照地质资料借阅期限要求,及时督促借阅人员归还所借资料,确保资料安全和高效流转。

在2010年4月份开始启动档案管理达标建设的一系列工作中,刘华在科室另一同事的配合下,将所有地质资料统一流水号,取消类别分类,重新编录装盒,共整理地质资料6959档,四万多件,在历时八个月的不懈努力下,顺利完成达标。

“一页都不能少”

114地质队成立近60年,几经重组、合并、搬迁,地质资料室的搬迁工作,刘华就经历了三次。

让她记忆犹新的是2020年的那一次搬迁工作“数不清装了多少袋,只记得装了整整21辆厢式货车。”她微笑着、淡淡的说。殊不知,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的背后,是提前一年开始的计划部署,是耗时一个多月的打包编号,是耗时一个多月的重新上架整理……

“一页都不能少。”为了这句承诺,她仿佛成了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清单核对了一次又一次,档案资料清点了一遍又一遍,密集柜展开了一排又一排,在地质资料搬迁任务中倾注了她的全部精力。那段时间,档案室的灯是整栋楼亮的时间最长的;那一年,她在档案室里简单吃了个月饼就过了中秋;那几个月,九千多档地质资料被完整准确地转移上架。

血液里流淌着地质人的血脉

身为档案室工作人员的刘华,早已将地质人坚韧不屈的意志,深深印刻在了骨子里。

114地质大队作为贵州省内防灾减灾一线“排头兵”单位,常年奋战在应急抢险工作一线。2008年四川发生地震该队参与灾后重建工作时、2013年至2015年的“三大会战”期间该队承担抗旱打井工作时、每当汛期地方突发地质灾害险情时,已经记不清是多少次在夜半三更或者节假日接到技术人员要立即整装出队的紧急电话了。她随叫随到,始终坚持比预定时间先一步到做好相关资料和仪器设备的借用准备,为任务完成提供基础保障。

刘华在岗期间多次获得“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获得2022年度114地质大队“敬业之星”,2023年获得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授予的“从事档案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

没有卓越的成就功勋,她始终与墨香飘逸的卷宗作伴,淡薄名誉、默默耕耘,宛如一朵静默绽放的幽兰,将淡淡的清香献给了她热爱的兰台、她引以为豪的地质队。

责编:袭祥芳

一审:彭祖强

二审:方尚武

三审:杨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