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届四次职代会,于3月上旬在队部召开,队长代表领导班子向会议作了工作报告,报告对我队“三年振兴行动计划”以及2010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特别是对2011年的工作作了详细安排,工作报告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通过。
一、三年振兴行动计划取得的成果
1、服务社会的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从全省开展的地下水资源勘查,到2010年特大干旱应急打井,从2008年汶川地震灾区诱发地质灾害应急勘察到2010年关岭县“6.28”特大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及全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等,我队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和服务社会公益性职能,为防灾减灾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社会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2、全省地下水勘查成果显著。2007年以来,我队在铜仁、遵义、贵阳、黔南、黔东南等地饮水不安全区域开展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几年来,我队共实施探、采结合孔324个,成井286口,成井率88.3%,成井总涌水量20.8万m3/d。可望解决或缓解成井所在区域48.8万人口饮水安全和农田灌溉问题。
3、地热勘查初见成效。2008年取得了“忠庄地区地热资源勘查的探矿权”,实现我队矿业权零的突破;2009年承担我省地热专项规划编制;2010年承担了德江县、都匀市地热勘查基金项目,以及多个市场地热勘查设计项目,并完成了毕节海子街、石阡城南温泉等勘探项目,累计完成地热井四个,总进尺7000余米,最大孔深达2600余米。
4、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提升效率。三年来,我队引进的GDP-32Ⅱ物探仪器、GZ2600深井钻机、大功率空压机等设备及空气潜孔锤、气举反循环、绳索取芯等新设备新工艺,得到广泛应用,使钻探水平和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创造了水井钻探5天成井一口、台月进尺507.86米、台月施工钻孔3个等多个局、队记录;地热钻探成功解决了大漏失裂隙段的钻进难题,较正循环钻进提高效率10-20%。
5、加强制度建设管理水平又上台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逐年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全面推行了目标绩效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试点工作,实行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二、2010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经济发展指标超计划完成
全年对外签订经营合同387个,经营合同与计划项目任务总额较上年增长44.74%,实现经营收入较上年增长16.15%,超年计划4.42%,经局综合考核,我队荣获2010年经营性地勘单位目标考核一等奖。
(二)地下水勘查抗旱救灾成效显著
打井抗旱应急工作共投入工程技术人员50人、钻探施工人员90余人,投入打井钻机14台套、运输车辆15台,先后在铜仁、遵义、黔南、贵阳等地州市的二十余个县近百个乡镇进行水文地质布孔182口,直接施工抗旱井56口,总进尺8650.13米,成井51口,成井率91.1%,总涌水量每日近2.5万吨,实际解决近2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解决近1.5万头大牲畜饮水及部分耕地灌溉问题,可规划解决5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由于成绩突出,先后荣获国土资源系统西南抗旱找水打井先进集体、省地矿局2010年地下水勘查抗旱救灾先进集体、遵义市防汛抗旱先进集体,有两个机台荣获省“工人先锋号”、有五个机台和部门荣获局先进班组、19人(次)分获部、局先进个人。
(三)环境地质和基础性地质工作保障有力
一是先后承担了省国土厅安排的“6.28”关岭发生特大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我省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和第一期地质灾害隐患详细调查(威宁县)示范项目,工作进度及成果质量得到省国土厅的充分肯定。二是沿河、德江两县地灾详查已通过中国地调局审查;提交了湄潭、红花岗区等县区的24个地灾应急调查报告。三是完成地方政府委托的地质灾害评估、鉴定、勘察、设计等项目近120余项;四是全面完成了贵州重点地区岩溶流域水文地质及环调项目。
(四)岩土及矿山钻探项目稳步递增
一是完成各类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地质勘察及咨询报告186项,累计钻探进尺17.57万米。二是完成物探及测量测试等项目230余项。三是累计完成矿山钻探进尺9315.02米。
(五)地热勘查项目积极推进
一是地热矿权申报工作,完成了忠庄地热矿权的延续和扩界;二是历经三年编制完成了《贵州省地下热水资源勘查开发利用(2008-2015年)专项规划》;三是开展了德江县稳坪和都匀市龙井地热水普查等地勘基金项目;四是完成了毕节海子街、石阡城南等地的地热水井施工项目;五是完成遵义县枫香、玉屏县平流镇、大龙和金沙县城北地区等地热勘查设计。
(六)人才培养有进展
一是继续按计划完成新进大学生任务5人。二是加大激励机制,重奖鼓励报考岩土工程师等专业注册资格。三是完成晋升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任务。四是职工教育培训达到96学时以上的61人,为职工人数的22.7%。五是今年共有15名技术人员参加成都理工大硕士研究生考试,有8名初试合格,并全部通过专业笔试和面试,是我队报考人数与通过人数最多的一年。
(七)基础管理有提高
一是推行目标绩效管理,队与所有二级实体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在年末按照考评细则进行了考核。二是开展了档案管理和资料室达标建设工作,人事档案管理、地质资料和文书档案管理通过局验收。三是推进信息系统建设,正式开通了我队的门户网站、队内办公网络以及局队的公文传输系统,队网站经局测评,获局系统二等奖。四是开展了全面预算管理试点工作,按照“实事求是、科学合理、权责对等”的原则进行预算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八)质量管理有保证
一是开展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二是开展了内审、野外检查、成果资料展评等一系列活动,使成果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全年共提交各类成果报告625份,合格率达100%,优良率为93%以上,有两个项目获局资料展评(综合类)一、二等奖。
(九)安全生产抓落实
一是年初队与各二级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责任义务;二是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建立安全生产监管的长效机制;三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四是开展了18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对检查出的99条安全隐患全部进行了整改;五是通过了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六是强化车辆运输安全管理,狠抓落实,全年实现安全行车74万公里。
(十)党建及精神文明工作有成绩
一是调整支部结构、强化组织建设,组织各支部进行支部书记换届选举。二是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了“五学”活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理论、强本领”党员读书活动,“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和“创先争优”等活动。三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队与各生产经营单位签定了《廉政建设责任书》,制定了奖惩办法。四是地矿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注重对外宣传,提升单位的知名度,一年来,已在省市县电视台报道有关新闻二十余条,在中国矿业报等报刊杂志报道各类消息80余条(篇)。
三、2011年主要工作
包括实现了四大目标、办好五件实事、完成九项任务。
实现四大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完成经营收入同比增长22%以上;实现利润同比增长6.5%以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2%以上;债权性资产回收率达到90%以上;在岗职工收入增长10%以上。
——地质找矿目标:完成本省地下水勘查及支援华北地区抗旱救灾任务;新获取地热矿权1个以上;合作勘查地热资源项目1个以上。
——改革发展目标:按实施方案时间要求,完成内部事企分离改革各阶段工作。
办好五件实事:
一是筹措资金兑现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的存量补贴;二是全面兑现退休职工0405岗位补贴;三是提高待岗职工生活补贴标准;四是官井基地开发开工建设;五是组织开展基层地矿文化活动。
完成九项任务:
(一)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经济社会
1、充分发挥水文地质专业优势,继续抓好地下水勘查抗旱救灾工作。发挥“主动应急、艰苦奋斗、科学务实、服务民生”为核心内容的贵州地矿打井抗旱精神,举全队之力,做好赴豫打井抗旱救灾工作。
2、充分发挥环境地质专业优势,为我省防灾减灾作出新的贡献,按时保质完成威宁示范县、毕节市、大方县、松桃县和平坝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
3、充分发挥基础地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申报国家基础性公益性调查项目。
(二)利用资质优势,扩大经营规模
1、抓住机遇,提高经营能力,充分利用资质优势,打造二勘品牌。
2、整合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利用专业优势,拓展省内外市场。
3、加大投入,重视队伍建设,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增强钻探施工实力。
(三)增强紧迫感,大力推进地热勘查
1、积极申报地热矿业权。
2、抓好地热勘查项目实施,提高成果质量。
3、加强地质理论研究和实践,切实提高“找水、找地热”能力,实现找矿突破。
(四)增强责任感,大力推进基地开发
1、大力推进官井基地开发
2、适时启动忠庄基地前期策划和闲置仓库利用。
(五)进一步深化内部事企分离改革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2、明确基本原则。
3、建立基本框架。
4
|